蔚蓝集团创始人岳立柱,山东淄博博山人。1982年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92年赴日本九州大学留学,1996年11月创办面向在日华人发行的月刊《九州华报》,开始创业。现任日本国际人才·科技创造协会会长、蔚蓝集团董事长,在中日两国从事教育和康养事业。
本篇文章讲述蔚蓝集团创始人岳总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道路,与见证岳总人生旅途的家人、同事、同学、朋友、伙伴分享。感谢一路有你的培养、呵护、理解、宽容、支持和辅助。愿今生同在,情谊长存。
寻找蔚蓝——人生的起点和动力
我是博山区八陡镇青石关村人,先后在八陡小学、中学和当时的淄博十二中就读,1976年高中毕业以后赴焦裕禄的故乡崮山村下乡,在博山度过了孩童和青少年时期。博山是我生命的源泉,是赋予我梦想和独有气质的地方。
(蔚蓝集团)
如今我在日本和中国分别设立了蔚蓝公司,常常被问起,为什么给公司起名“蔚蓝”,我大多会说,是追求大海、天空那样的蔚蓝、辽阔和成功。其实,“蔚蓝”是我多年来积淀在心中的一个梦幻,而这个梦幻始于少年时代的记忆——在20世纪60至70年代那些灰色的日子里,一个人躺在故乡山坡的草地上,举目仰望无尽灰暗的天幕,期盼闪现出一片蔚蓝色的湖面……现在想想,其实就是期待美好的日子、幸福的生活吧。然而那时,奇迹没有出现,雨后灰色的天空,只有灰色的问号。
之后,这个记忆演变成我的人生梦幻或者说人生理想——寻找自己和人类的蔚蓝。它若有若无,它时隐时现,但自始至终左右着我的生活轨迹。下乡、上学、工作、出国、创业、经营,一路走来,总是平静地放弃安逸,推迟幸福,在最灰暗的时候仍然保持蔚蓝感,都是源于那个蔚蓝色的梦幻。
(年轻时的岳总)
1978年秋天,带着蔚蓝色的梦幻和灰色的疑问,我走进了高等学府,海洋般的中外名著启蒙了我的思想,那个时代所传颂的名字澎湃着我的热血。从那时起,我确定了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此后人生道路几经转换,但从未放弃过内心的追求。
东渡扶桑
1978年,我考取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淄博市张店一中任教,此后分别在张店区委宣传部和淄博市劳动局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毕业后经过10年的拼搏,已然开启了一个看似前途光明的历程。但伴随着日子一天天流过,莫名的空虚时时袭上心头,我不敢开怀大笑,因为觉得没有充分的理由;静谧的夜晚,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倾听着时钟惊心动魄的“滴答”声,感到灰色的日子正在一点一点吞噬着自己的生命,心中又闪现出那个蔚蓝色的梦幻……是的,我没有忘记,她一直在心里。要放弃毕业后十年来所积累的一切,我并不很在乎,因为从来没有把这些看作是自己的终结,总觉得自己属于未来。于是,1992年5月,我只身东渡扶桑。不是相信风景那边独好,只是想中止眼前这灰色的沉沦,去寻求心中的那个蔚蓝。
(岳总(右二)在日本留学期间打工的照片)
但赴日后的现实情况怎么样呢?我于1994年7月15日发表在日本华文报纸《留学生新闻》上的《寻找蔚蓝》一文,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那时候是自费留学,为了生存,必须把许多时间用在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中,当数着领到的“给料”(工资)的时候,毋宁说是在计算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能忍受孤独与寂寞,能接受生活的紧张,能承受工作的劳累,但感到最痛苦的是迷失了自己。刚到日本时,会的日语只是“我不会日语”这一句话,多年来,自己以擅长语言文字而立于社会,然而,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文盲,并且是聋哑式的文盲——听说读写一无所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得请人帮忙。语言不通、生活和学业的压力所产生的不安、紧张与焦虑,渐渐走向自己心理承受力的临界点。我无奈地看着外面的世界,自信心与日俱降。我觉得自己好像在一条船上,本来已经习惯了陆地上的生活,可是我跳上了这条一切需要从零开始的船。这条船驶离我熟悉的海岸,漂向茫茫的大海。我在风浪中颠簸呕吐挣扎着,盼望到达彼岸。并且,可能会一无所获地回到出发地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心头。这个岛国虽然空气新鲜、树木葱绿,头顶上的天空和身边的大海虽然越来越蓝,但我的心情却越来越灰暗。本来就是为了摆脱灰暗而来寻找蔚蓝,可,蔚蓝在哪里呢?
(初到日本,岳总(右一)参加留学生旅行)
但我没有崩溃,在那些日子里,还是那个蔚蓝的梦幻支撑着我承受那灰色的压抑。不会忘记那次去长崎县平户市的旅行。平户市是一个古老的小城,在古代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那天傍晚,我徜徉在小城散发着幽古气息的街道上,偶然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一些日本青年就是从这里乘船去中国留学……我意识到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自己到日本来求学,这种逆转所蕴涵着的意义让我陷入沉思。我泊宿的旅馆坐落在山间,清晨醒来,走到阳台上,整个平户市尽收眼底。朦胧的灰暗中,横穿平户市的那条河蜿蜒地伸向远方。我想象着它汇入大海,一直流到中国大陆那个千百年来沉默不语的小城——博山,与自己的故乡之河——孝妇河接通,与自己生命的源泉接通。自己就是从故乡那个小山坡上开始期盼蔚蓝色的湖面……在那一刹那,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那片土地连结。蔚蓝感浪涛般地涌上心头,充溢于心间。我发誓,不管多么艰难,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完成在这个岛国的旅程,然后回到那片土地上去光大蔚蓝。
(岳总(右三)和同学在九州大学的研究室合影)
创办《九州华报》
1996年,恰逢中国人留学日本100周年。当时我在九州大学中国人留学生会里负责宣传,我写出了《中国人留日百年宣传计划》《中国人留日百年纪念倡议书》及《中国人留日百年纪念征文启事》,并与一些同学谈及创办留学生交流刊物之事,这段经历应该促进了《九州华报》的创办。
(岳总(右)为创办《九州华报》拜访福冈华侨协会李会长)
那时,我家住在福冈市东区原田町一个名叫“ゆかた荘”、在日本常见的那种木式结构的建筑里,没有钱租办公室,就把家当成了编辑部,后来,我戏称“ゆかた荘”为“革命圣地”。
(岳总在日本简陋的编辑部)
那是个湿热的酷夏,我骑着一辆自行车在福冈穿梭。到学校是学生,打上一条领带就变身为“编辑长”或广告业务员,晚上回到家又成了编辑。在此以前,既没做过销售,也没拉过广告,那段日子看过了多少冷脸、遭到了多少拒绝、经受了多少失败……当然也得到了鼓励、温暖和帮助。那段日子的最大收获就是强化了自己绝不服输、永不言败、坚忍不拔的信念和性格。
1996年11月2日上午,在当地华人经营者龙生先生的办公室召开“当代中日比较研究会”暨《九州华报》编辑例会,我讲了一下研究会成立的目的、《九州华报》的基本理念、编辑方针及采访计划。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九州华报》交到了印刷厂。11月15日,《九州华报》面世了。
(《九州华报》)
我在创刊号“写在前面的话”中给《九州华报》定调:《九州华报》月刊的初衷就是立足于日本的九州,胸怀华人心目中的九州,报道日本社会和华人世界,以沟通在日华人、联谊日本各界,希望成为华人交流的媒介、中日交流的桥梁。《九州华报》月刊将秉持国际理解,人文精神,社会关怀的职志,力求成为读者可以信赖的朋友。
一个留学生办一份月刊,在日本九州地区应该是创举,自然引起了日本媒体的关注,报纸和杂志都做了报道。
(日本媒体报道《九州华报》创刊)
此后,从事研究和运营杂志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九州华报》也逐步成为福冈地区华人留学生喜爱的精神食粮。
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在日中国人特别是留学生的一份生活记录,应该说《九州华报》在当代中国人留日史上留下了值得回味的一笔。《九州华报》时期是我生命中最华丽的篇章之一,现在回首那段岁月,我满怀自豪,自豪于自己生命力的张扬。
(参与国内洪灾救援,《九州华报》募捐活动现场)
回国创业
《九州华报》停刊以后,我立即投入互联网的大潮,1999年开通蔚蓝网。2000年1月12日,设立日本蔚蓝产业有限会社,正式开展实质性的商业经营。当时,福冈县政府推出扶植创业者的政策,把一个停办的小学校作为一个创业育成广场,优惠租给选拔出来的创业公司使用,在这个创业育成广场,我是唯一的外国人经营者。
(日本创业育成广场创始仪式)
2001年夏天,我回到北京开展业务,开始在中国的商业经营,并形成了蔚蓝宪章,规定了蔚蓝的动力、定位、战略和愿景。蔚蓝创业,缘起于我改造社会的使命感。我想通过企业经营活动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从而确立了“寻找蔚蓝、止于至善”的理念,倡导蔚蓝人通过永不止息的工作来追求社会进步的终极愿景。
(2001年,岳总(左)回国在北京西单的办公室留念)
我想,设立一个公司到底为了什么?应该是这样的顺序吧:首先得吃上饭,提高自己和员工的生活水平;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别让自己活得没有意义;最后就是能够通过商业活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因此,我把“改善生活品质,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大众”确定为蔚蓝的动力,以后又升华为“为员工谋幸福,为客户创价值,为社会作贡献”,而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
发行《蔚蓝》杂志,探索互联网留学
2006年11月,《九州华报》更名《蔚蓝》复刊。2014年《蔚蓝杂志》在中国开创性地分别出版《中国的日本语教育》 《大坪班的前世今生》《中国的韩国语教育》,在日本语和韩国语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还先后举办征文大奖赛、日语演讲比赛、草根记者大奖赛,推动中国的日语教育。
(梦想,与一个人的创业)
我们敏锐地捕捉到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对留学行业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自主留学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探索互联网留学,倡导电商留学、免费留学、自主留学,提出了专注国际教育,致力于构建教育留学一体化服务平台、自主留学模式和留学服务生态体系,努力塑造“受人尊敬的国际派中国人”的战略目标。
我们创立蔚蓝教育基金,从每一位留学学子的服务费中贡献出一部分,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获得教育的机会。
贯彻“一老一少”战略
30多年前,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日语结缘;1992年,赴日留学前开始接触日语;2003年,那是旅日9年回国创业后的第三年,在北京开设日本留学预科班,进入日语教育领域;2006年,在日本东京设立进学塾,开始面向留学生包括日语教育在内的日本大学升学考试培训;2010年,从泰山脚下,开始从事高考日语教育。2018年,开发的第六时限(www.diliushixian.com)上线,面向全球华人学生提供高考外语——海外升学考试定向教育服务。
(岳总在北京大学资源学院举办的日本留学预科班学生合影)
据统计,高考英语成绩7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接近总考生人数的30%,而英语好的学生平均分数在110分以上,这30~40分的差距极有可能会决定一个同学考上的是专科还是本科,是一般大学还是重点大学,进而对这个同学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十多年来,通过学习高考小语种,弥补这30~40分的差距,改变英语基础薄弱同学的人生命运,实现教育平等,是我带领团队从事高考小语种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一直坚守的使命,更是我们高举的旗帜和奋斗的目标。
(岳总宣讲“第六时限”)
我们秉承“学习高考外语、改变人生命运”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建立了北京、济南、泰安、淄博、湛江校区,把高考小语种带进了全国20多个省份的200多所学校的高中课堂,渐渐地,一个名为“第六时限”的教育品牌诞生了。
近年来,我们确立了“一老一少”战略,在继续强化原来的教育事业,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动康养事业,助力天下父母安享晚年,一以贯之地践行创业之初确定的企业使命。
小的时候,当然不知道老了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老了,却往往不知“老之将至”,其实是不想知道或承认“老已来临”,俗称“不服老”。可是,时序转换、时光流逝,并不因我们的意识而改变。秋天来了,枫叶红遍山野,然后落下,染红崎岖的山路;冬天来了,其他的树叶也会落下,寂静无声,化作春泥——我们留不住逝去的时光,抓不住下落的树叶。终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像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一样衰老、甚至遗忘,逐渐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照护、陪伴、慰藉,可能因而失去尊严、陷入孤独—那段被困的时间,是我们每个人的黄昏,是我们必然的人生结局。
(蔚蓝人)
既然都要老去,何不互助养老,暂时还没有老去的我们,就应该守护好已经被困的长者。孔子曰:“人不独亲其亲,使老有所终、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倡导和实践互助养老的思想源流。
现在我们蔚蓝的康养团队正秉承“互助养老,积德行善;今天我为别人服务,明天别人为我服务”的价值观,坚守“让服务人员受人尊敬,让服务机构稳健经营,让天下父母安享晚年”的理念,按照“争取政府支持、推动资本加入、推广大众参与、实现互助养老”的运营方针,逐步构建康养产业生态体系,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愿景而贡献我们的力量。
不忘初心,越来越蓝
多少年来,我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寻找、追求蔚蓝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更谈不到享受悠闲的时光,甚至在透支自己的身体,一再推迟自己的幸福。每当看到电视上报道的死亡、战争、地震,以及自己生病的时候,我都能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情、世事的无常、战争的残酷、疾病的凶险、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家人担心我的身体,不断地劝说:年纪不小了,不能这么干了!你到底想要什么!我也多次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岳总与夫人)
我诉诸自己的内心世界,我知道我不能放弃自己人生追求的原点,不能背弃内心的追求,不能背叛青年时代确定的人生理想,得出了“为了理想,永不放弃”的结论!
年过六旬,早应知天命。我的天命就是寻找蔚蓝,止于至善;摆脱灰暗,走向蔚蓝。
对于我来说,“蔚蓝”意味着梦想、成功、幸福、自由等人生和事业的至高境界。寻找蔚蓝就是实现梦想。梦想无界,成功无量,幸福无边,自由无疆,而蔚蓝无限。
既然要止于至善,那么,寻找蔚蓝就是一个永无尽头的过程,那是蔚蓝一代又一代人的事业。但我可以在某个阶段上找到蔚蓝。
只有坚定地实现各个阶段的目标,不懈地寻找、追求,止于至善,才能不断地走向蔚蓝,接近蔚蓝,越来越蓝……
高考日语 相关活动
大家都在看什么
全国大学生高中日语教学微课大赛
高考日语冲刺课直冲145分考前攻略
历年第六时限高考日语成绩公布
2023年第三届全国高中生日语演讲比赛报名通知
第六时限小语种_日语/韩语/俄语考试培训免费网络课堂
如何去日本留学本科__高中生_日语生高考成绩不好另一选择!
高考外语想提分怎么办?用日语参加高考现在还不晚!
第六时限日语公共课堂直播
2020高考日语培训综合练习题
第六时限高考日语系列高考日语随堂练
2021届高考日语毕业留念与分享
第六时限高考日语学习卡
第六时限零基础高考日语直播定制课
第六时限云课堂高考日语合作新模式
2021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高考日语开学季】高考日语培训辅导课程
2020年高考日语寒假入门直播课限时9.9元!
为什么学高考日语,有什么限制,最新政策是什么?
高考日语在线学习课程|高考小语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