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时限 > 升学资讯 > 教育访谈 > 正文

蔚蓝对话四川外国语学院东方语学院院长罗国忠教授

来源:第六时限
日期:2021-05-27 16:13:22
浏览次数:2121

高考在即,蔚蓝第六时限很多高考日语学员把目标院校定在了四川外国语学院。提起四川外国语学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罗国忠教授,是四川外国语学院东方语学院院长。蔚蓝在做日语教育初期曾采访过罗教授,罗教授对于日语独到的见解和美好的期待深深影响着蔚蓝。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罗国忠教授的故事吧。

 中国日语教育


先进”知青读大学

蔚蓝日语教育:罗院长,您是54年生人,那您年青时可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吧?这场运动给自己的青年时代,尤其是求学之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罗教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我是1973年8月高中毕业之后,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当时干活非常努力,虽然我家离我下乡的地方非常近,但我很少回家,就因为这一点,我被推选为生产队的粮食保管员,后来还被选为县里的优秀保管员。但是,在这期间,因为有很多活要做,所以我几乎没有时间读书,荒废了两年宝贵的文化学习时间。不过,也是因为这两年,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也从当时的农民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待人诚恳,朴实,吃苦耐劳等。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在1975年终于迎来了上大学的机会,公社把唯一一个外语考试的名额给了我。虽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考试题非常简单,但是对于那时的知青们来说还是非常难的。不过,幸运的是相比之下我的外语还马马虎虎,所以获得了进入川外学习日语的机会。

 

蔚蓝日语教育:历史上四川的日语教育较早可追溯到什么时候?大学之前,自己有接触过日语学习吗?后来又是怎样的辛苦努力与机缘巧合得以进入四川外语学院学习日语?

罗教授:在四川,四川大学最先开办日语专业(1973年),川外是在1975年的时候开始设立的,我属于第一届日语专业学生。

我们四川受日本侵略的影响比较小,而且我们这里去日本留学的人也非常的少,所以,当时在我们资阳地区几乎没有一个人懂日语,即使是英语老师都少得可怜,日语教育更无从谈起。所以我在上大学之前也没有接触过日语,当时选择学日语的原因,是因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好,交往越来越频繁,而且当时日本的经济非常发达,我当时觉得,如果能穿上西装成为一个日语翻译的话,应该很神气。所以在这种想法的促使下我就选择了日语,这种想法在现在看来也许非常的可笑,但是那个时候我就是那么想的。

而且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话,我是不会去学日语的,因为我爷爷、我父亲都是中医医生,而我又是我们家里的老大,按理说应该是继承家业的,我对医学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当时那个年代没办法左右自己。

 

蔚蓝日语教育:当年四川外院最早是由西南俄专扩建而来的,最早的日语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哪些领域?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向有否变化?

罗教授:那时候我们那一代人都是定向分配,从哪来回哪去,所以没有所谓的面向哪一个领域之说。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高考以后就不是定向分配了,而是根据需要来分配。

 

蔚蓝日语教育: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各个领域都急需日语人才,留校任教是自己当时唯一的出路吗?是不是也不由得自己来选择?

罗教授:是的,当时如果按计划我应该是被分到四川省冶金研究所的,但是领导觉得我可能更适合当老师,所以就让我留校了。那时候自己是不能选择做什么的,但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可能会选四川省冶金研究所,因为当时研究所在成都,离我家很近,而且那个时候教师的工资也不是很高,虽然研究所的工资也差不多,但是福利好。所以,当时宣布我留校的时候,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中国日语教育


那年,我们一起师从的先生

蔚蓝日语教育:您也有幸于1981年参加了第二期“大平班”培训学习,当年报考“大平班”的形势如何?

罗教授:那时候我们都知道,每年“大平班”都会有一个月到日本学习的机会,这对于当时的教师来说是非常大的诱惑,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那时候,除了从日本回来的华侨,基本上没有老师去过日本,当时日本经济非常发达,对于教了多年日语的老师们来说,没有去过日本,是非常遗憾的。所以报名的人非常的多,我们学校日语老师虽然不多,但是却报了四个,而当时只有两个名额。由于我们的学校在重庆,我们还专门跑到四川大学的考点去参加考试,结果我和另一个老师考上了,真是非常艰难。

 

蔚蓝日语教育:当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是哪一位?

罗教授:在我们第二期大平班的日本老师中,知名的教授也很多,像金田一春彦、早稻田大学的武部良明等,但是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方主任佐治圭三教授,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教学有方,待人也很亲切。我当时参加了他的学术研讨小组,在他的指导下,我写了一篇日语小论文,还被他推荐到北京外贸大学1982年第五期的“日语学习与研究”上发表,这也算是我的处女作。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听力课的竹中宪一,他真是全身心的投入,我们称他授课是“魔鬼式的训练”,他晚上是没课的,但是我们如果想继续训练的话,可以随时过去找他。

 

蔚蓝日语教育:“大平班”一年的学习,对您的人生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平班”的学员,自己如何评价这一中日教育合作的产物?

罗教授:“大平班”的学习,在我的一生中非常宝贵,是难以忘记的,大平班的老师全是日本各个大学推荐的非常优秀的老师,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当时我们那些人都已经成为了老师,但是日语水平却有高有低,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们有了明显的提高,接触到了很多新的语法知识和语法理论,学到了很多日语教学的方法,使我在日本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个月的赴日研修让我们大开眼界,也切实感受到了日本经济的强大,以及我们国家与日本的差距。

大平班为普及日语、宣传日本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从大平班这五期培训班出来的老师现在都是日语教育学界的骨干。不仅是大平班的老师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这些学员,也为中日文化交流付出了很多。

 

求学“被优待”,情浓终归国

蔚蓝日语教育:1983年,您又通过国家教育部的出国考试,被选送到日本国立宫城教育大学公费留学两年,那时留学生少,是不是有一种被“优待”的感觉?

罗教授:当时还没有私费留学,能够出去留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那时去参加考试的很少有文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理工科的,我很幸运地就考上了,被选送到日本国立宫城教育大学。我是第二个去日本宫城教育大学的留学生。因为是地方的国立大学,我感觉那里的老师比起东京这些大城市的大学老师要热情得多。而且当时留学生非常的少,所以基本上每个月当地的日中友协都会组织我们这十几个留学生在日本宫城县内游玩。这个学校不仅给我安排了专业指导教师还安排了生活指导教师,当时的生活指导教师高桥孝助先生非常热情,总是想法设法为我提供与其他日本老师接触的机会,让我有幸多认识了几位日本非常有名的老师,如当时那所学校有名的教育学专家横须贺老师,后来这两位老师都当了宫城教育大学的校长。当时我们中国留学生每个月可以从中国大使馆领到8万日元,足可使我们不必去打工挣钱,我们都积极参加日本老师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蔚蓝日语教育:后来您又于1992年6月作为研究员再次去该校研修1年。90年代初应该是留学热潮时期,您也留日工作了2年,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最终还是又回到了四川外语学院?而且一干又是17年。

罗教授:后来1992年6月,自己作为研究员又到宫城教育大学学习了一年,之后又在日本参加工作两年。那几年正好是到日本留学的热潮,年轻人都想方设法到日本去,可能因为我的家乡观念太强、祖国情结太深,还有就是我热爱日语教育的缘故,在1995年底,我就回到了川外。当时出去的老师很多都留在了日本,也有人劝我留在那边,特别是日中友协的朋友,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回来。

 中国日语教育


30载共建、研究交流垒筑成就

蔚蓝日语教育:如果从1978年您留校执教开始算起,那您前后服务川外达30载,可以说您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川外,您自己怎么形容这份情感?川外日语有哪些长足进步呢?

罗教授:我1995年回来以后一直从事日语教育工作,从1998年开始担任系主任,那时候学日语的人非常多,日语教师、日语人才也非常受欢迎,后来,在2006年5月的时候,日语与朝鲜语、阿拉伯语、越南语专业合并为了东方语学院,我担任院长一直到现在,在这几年期间,我和其他领导、老师都非常团结、齐心协力。虽然我是东方语学院的院长,但是毕竟我是日本语出身的,所以,工作的很多重点我都放在了日语系。

我们日语系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日语系的学生也很用功,所以,自从有日语四、八级考试以来,我们日语系学生的通过率,一般都超过全国日语系学生的平均通过率的20%左右。我们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日语讲演比赛,比如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一届研究生日语辩论大赛上,我们日语系的研究生荣获了第一名。在西南地区“中华杯”日语演讲比赛中,我们学校的学生在七次比赛中拿了六次冠军。现在我们学校日语系老师的力量是非常强的,有日语教师28名,其中教授6名,包括一名客座教授;副教授有13名,讲师8名,助教一名,学生有463名,研究生43名。我们的日语学科在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高校特色在建专业,2010年我们的综合课程被评为重庆市的精品课程。由我们学校王庭凯老师主编,十几名教师参加编写的主要是针对学习第二外语和自学的《大学日本语》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一五规划教材”。我们川外的日语系,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西南地区领头羊的位置,称得上是西南地区日语人才的摇篮,因为四川、重庆、云南很多大学的日语系的系主任都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

 

蔚蓝日语教育:川外设有专门的日本学研究所,在日本学研究方面有着怎样的特色?都取得了那些成就?

罗教授:我们的研究所是在2006年成立的,因原我校王敏老师现在是日本法政大学的教授,通过她的介绍,研究所成立以来,就与日本法政大学建立了长期而全面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还一直与日本驻重庆总领事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保持联系,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支持。

自日本学研究所成立以来,我们已经召开了四届学术研讨会:2008年的“诗人黄瀛与多文化间身份认同”, 2009年的“从中国西南地区考量日本”,2010年的“日本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实践”,2011年的“作为区域研究的日本学(1)——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我们邀请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知名中国研究学者、日本一流的诗人参加我们的会议,还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云南、贵州、四川、河南、陕西等各地的日本研究者来参加我们的会议。我们还借助这个平台与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法政大学、中央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南山大学、奈良教育大学等日本知名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今年10月份还准备举办主题为“作为区域研究的日本学(2)——从事例研究的角度出发”的第五届研讨会。我们能够召开这些研讨会离不开日本驻重庆总领事馆的支持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赞助。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三本研究丛书,分别是《诗人黄瀛》、《宫泽贤治与中国》、《西南地区日本学的构筑——以日本学研究的方法论与实践为中心》,今年9月、10月估计会出版第四本,是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

 

蔚蓝日语教育:除了研究方面的一些特色之外,我们看到川外东语学院在对日交流工作方面也有声有色,怎么形容一下与日交流工作上的特色与成果?

罗教授:由于我们的学校处在内地,因此一些日本的大学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不过我们也与日本政法大学、日本北陆大学、爱媛女子短期大学等日本的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另外还把九州外国语学院、大阪大和语言教育学院等一些日本的外语培训学校作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和研究生预科培训基地,开展了三加一、二加二等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本科期间或者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日本的学校学习,每年我们去日本的学生都有一二十名。

 

转型、创新下的新起点、新展望

蔚蓝日语教育:在日语人才的培养上,一些老牌知名院校在坚持着精英式教育的基础上也在谋求创新发展,不知川外日语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培养上现在在走着怎样的道路?

罗教授:我们会通过各种形式来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根据社会的需求开设一些课程。过去我们开的只是一些日语基础课,但现在只是开设这些课程肯定不行,所以我们目前还开设了一些其他课程,如经贸日语、商务日语等。还有就是允许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修第二学位,主要是英语语言文学学位,因为日本公司比较喜欢会英语同时也会日语的人才。如果毕业于日语专业,又会英语的话,会很容易被日企聘用。还有就是让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如让他们学习日本的茶道、花道等。

 

蔚蓝日语教育:川外日语教育的发展,将呈现怎样的新特点?可否展望一下其前景?

罗教授:首先我想谈一下我们川外对日语本科人才的定位,我们的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合理、能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实用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最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全力摸索适合我们专业特点的体系,比如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第二课堂为辅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这样一个体系。通过各种各样形式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现在我们学校日本留学生很少,日本专家也只有四名,所以学生能够接触到日本人的机会与北京、上海的学生相比差很多,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如每周开展两次日语角,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日语对话练习。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坚持这样做,还请了日本的专家进行指导,我觉得效果不错。

另外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了一些适合学生以后工作需要的科目,比如经贸日语等,这一科目已经开了四五年了,还打算开商务日语,教师已经选定了。日语口译、笔译、作文课和日本概况课等我们都已经开了一、二十年了。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我们还鼓励三年级以上的有能力的学生攻读第二学位。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现在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不是很好,主要是日语人才已经饱和,而且我们西南地区的日资企业也比较少,所以我们的毕业生很多都要去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工作。总之我们正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

不管怎样,我觉得教学质量的好坏事关学生的前途,如果教学质量不搞好,我们的学生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的老师都会给学生在课外布置家庭作业,他们非常敬业,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发挥了很大作用。

我们学校的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核心,适当开展研究生教育,争取在五年内增设博士层次的教育,另外我们毕业生的面向定位是:立足川渝、依托西南辐射全国,为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复合型外语类高级人才。

现在每年我们招收的学生有120名左右,每个班不超过30人,我估计这个规模还会维持3到5年。

接下来我们会开设博士生课程,这一想法还是比较有希望的,因为我们学校已经获得了外国语言文学博士授予权。我们学校从明年开始就可以招收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了。

 

罗国忠教授虽然只是“大平班”中的一员,但却是中国日语教育届举足轻重的存在。四川外国语学院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创新,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了一些适合学生工作需要的日语科目,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实用之举,将川外列为理想大学的日语生也正是看重了这一点。借此,也祝蔚蓝高考日语的学员们能够不负所望,梦想成真!


免费试听课程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