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时限 > 升学资讯 > 教育访谈 > 正文

蔚蓝对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丁国旗教授

来源:第六时限
日期:2021-04-16 16:16:32
浏览次数:2080

蔚蓝第六时限高考日语现在正在蓬勃发展,我们的日语讲师更是经验丰富、专业负责,他们怀揣着一颗解惑、育人的赤子之心,在帮助同学们提高高考日语成绩的同时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做学问首先得学会做人”,这是当年采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丁国旗教授时他说的一句话,的确,教师是个言传身教的行业,要想做好学问先学会做人,要想教好学生先做好自己!

 截图01.png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丁国旗教授


师出名门,考研由心

蔚蓝日语教育:丁教授,是怎样的因缘使然,您进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呢?

丁教授:那个时代信息很闭塞,本来报考的是英语,是调剂到日语专业的。上外当时还没有独立的日语系,那时是日阿语系,高考后派人到我们当地去招生。像我一样,当时的高分学生都进了德语专业和日语专业,而70多分的学生反而都进了英语专业。后来日语系的一个老师才说是特意把好苗子拔到日语系的。虽然挺意外,但也没特别的不舒服。那是1982年,正值中日友好时期,日本企业到中国来投资的越来越多,但当时学日语的人还很少,人才紧缺,在学习中慢慢地对日语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反而开始觉得能学这个专业还挺不错。

 

蔚蓝日语教育:您毕业后有没有想过进日企去发展?自己当时对于就业分配和自谋职业有什么看法?

丁教授:毕业那年,对于就业的想法并不是太多,毕业于一个好大学,在当时竞争力是非常大的,反而对于自己接下来的人生目标不会太明确。虽然已经出现了毕业生不服从分配,甚至去外企部门的也渐渐多起来,但大学基本上还是统一包分配,不像现在个人选择可以很多,完全可以好好想一想。上外的毕业生分配得都不错,大多去了大企业、大机构,主要还是因为当年没有多少学校开办日语这个专业,不像现在一窝蜂。当时到外企工作好像也是要通过国家分配的,我的一个同学就是先进的经贸部,经贸部又把他派到日本的一个驻华机构,这跟直接选择外企还不一样。当年不服从分配的极少,顶多是分配的单位自己不乐意,再去找。那时,自己一直没有自谋职业这个观念,一直觉得,只要好好学习,把本事学到了,工作不是问题,没有想先设计一下自己的工作然后再去学,没有这种想法。学的也都是文学、文化史这种精英教育的内容,不太容易跟实用挂钩。当年自己还算是有点小文采,被推荐分配到北京的中共中央马列编译局,但当时因为想再深造一下就没去,到大学毕业头两天还在图书馆看书呢,这好像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点。

 

蔚蓝日语教育:您选择了到吉林大学外文系深造,攻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为什么当时没有报考自己母校上外的硕士呢?

丁教授:80年代中期的时候考研已经很热了,而学位却有限。对于考研,当时个人也没有太多想法,在同学们的劝说下也就报名了,结果就考上了。当时我的导师是吉林大学的王长新教授,除了校内推荐生,对外每年只招一个,总共有三四个,当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当时吉林大学名气很大,日语专业非常好,王长新教授很有名气。当时他出了一本《日本文学史》,写得非常好,自己很崇拜他。而且,吉林大学是个综合性的大学,上外只是外国语大学,我的语言基本功是没问题了,所以就瞄着一个自己心仪已久的导师去了。导师很重要的,考研很多时候都是要看导师,包括后来又读博士也都是瞄着导师去的,要做学问首先得学会做人。

 

从国企回归到日语教师

蔚蓝日语教育:一朝毕业,踏进社会,您起初是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后来为什么又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日语系作老师呢?

丁教授:1989年硕士毕业后,当时国家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很多人都下海了。中国人从一种封闭的体制走出来,开始自己选择要干什么,懵懵懂懂的就会有一种冲动,也不单单是经济驱动。毕业时,王长新老师就推荐我去中山大学,对方的接收信也已经寄来了,但当时思想有点变了,觉得深圳是开放的前沿,机会会很多,就想去闯荡一下。但当时自谋职业的观念还是不深,为了能落户口、档案就进了深圳的一家国企。但毕竟是国企,感觉有很多限制。后来,又经历了一些沉浮,然后突然发现自己对学问大方向依然执着,再加上到了三十五岁,开始对人生重新审视,思索后面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也参考朋友们的建议,选择了及时转型。

现在觉得不做学问的那几年的经历反过来对自己为人做事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从一毕业后就直接进大学或其他学术机构一直做学问的话,反而不如走一些弯路后看得更透彻,经历本身就很重要,成功也好挫败感也好都是财富。而且,走过弯路,在做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会更加义无反顾,如果一直在高校做学问可能就会缺乏这种动力。

从社会再回到讲台,这种转变背后的价值我觉得还是蛮大的,对人生的价值还是蛮大的。当然,相对于做学问,这九年就相当于走弯路,但我一直没把这几年当弯路来看待。九年里,自己结交到了一些朋友,包括原来的上司都变成了一种资源,结交的过程当中他们让自己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而这些不是坐在书斋里做学问能够明白,不得不说这段经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从人生历练的角度讲,包括日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国营企业的人际关系这都是学问。

在别人眼里,当时自己在企业里混得还是小有成就的,但就是自己觉得没有成就感,自己不认同那些,比如说赚钱的逻辑自己很少考量,还是很书生气。人际关系要经营,但自己对这方面缺乏兴趣,对赚钱本身也不是孜孜以求,而这些在社会上本应该是必须要投入放大的,但自己却格格不入,就觉得,与其这样抵触下去,还不如回学校做做学问比较适合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还是自己内心里那种对学问的执着在起作用,也算是一种心灵上的回归吧。

 

蔚蓝日语教育:1996年广外大获批准成立日语硕士授予点,日语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1997年高校并轨又成立日语系,东语学院也挂牌成立,这些与进入广外大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丁教授:广外大日语专业一开始是一个班,后来变成两个班,1995年跟外语学院和外贸学院合并后有进一步扩招的趋势,师资力量需要配备,客观上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机会。从2003年开始担任系主任之后,就开始谋划整个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上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改革,自己的体会就是专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决策。我们现在日语系有24个班,规模是相当大了,作为系主任就要推进教学指导书制定的工作。经过1年的调研筹备,我们从2008年开始把专业分成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包括:经济贸易方向(也可以叫商务日语)、语言文化方向、翻译方向。对学生做这样的调整一是考虑到社会需求,二是学生的兴趣,课程设置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还是需要很大魄力的,当时的阻力也很大,改革本身跟我9年的企业经历关系也非常大。

 中国的日语教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前行中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蔚蓝日语教育:您当年辞了系主任去日本做研究,这段经历为以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影响?

丁教授:出于领导的信任,自己担任系主任这个职务,但这并非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2005年有一个机会是去日本作客座研究员,觉得自己也的确需要提高。在国外,除了做研究,自己也考察了许多日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比较成熟的自己的想法,回来后再次担任系主任,自己又到深圳走了走,更加坚定了推行改革的想法。如果没有想法,系主任这一职位对我没有吸引力。

而在当系主任期间,自己力推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本身对学生有好处,对社会有好处,也是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而这种改革的动力也是来源于社会关注,自己只是把这种关注带到了学校里,很积极地去探索解决之道,而不是单纯的只关注自己的研究领域,上几门课。在社会上工作过,眼睛还是盯着社会上的一些关注点的,这与个人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活动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蔚蓝日语教育:可否简述一下广外大日语系从1970年建系4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又经历了哪几大步?

丁教授:广外大作为老牌外语院校,一直以来得到了国家和地方上大力的投入和支持,知名度也比较高。原先的培养模式也是精英式教育,这种模式下,招一个班可以,也没必要分炒出很多盘菜,但我们规模大,六个班围着吃同一盘菜的话就有问题,而且跟社会脱节。况且,日语人才大部分都到日本企业就业了,而不是说继续做学问,客观上也需要在语言教学之外要再附加一些东西,所以我们就在保持传统语言文学方面优势的基础上,促进结构性转型改革。先是实施两项研究:广外大校级教改项目——“日语专业学科调整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山九学术助成金”横向项目——“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2008年,我们付诸行动,开始大胆的实践——“分流”,即把学生分成几个方向,实行“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们还从国外有意识的引进一些经济类的博士人才,在教日语的同时又教专业知识。坚持培养复合型人才方向的同时,我们还每年都对教育指导书做相关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的优化。

现在,广外大的日语人才培养覆盖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层次,体系很完整,这也是我们日语专业的一大亮点,也说明我们学科本身是有历史积淀的。从招生人数上讲,日语专业已经占据东语学院大半壁江山,成为南方日语教育的重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在传统学术型的语言学、文学、文化三大方向的基础上,我们于2009年和2011年又分别增设了翻译方向和中日文学比较方向,此外,注重实践能力的MTI(翻译硕士)也于今年开始招生。MTI可以不写毕业论文,主要是注重实践的高端职业化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要笔头翻译一些东西,比如到企业里实习、搞搞同声传译等。当然,也有其他学校增加了这样的培养项目,但我们的MTI有一个优势是,我们与被誉为中日同传界第一人的日本杏林大学的冢本庆一教授及其团队联手培养,他们有同传方面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我们的学生可以派出去半年到一年,今年第一年招生计划我们有日语口译的20个名额,计划分两次派出,每次派出去10人。因为学生不用写论文,注重实践,这样的高级人才社会需求也比较大。广外大日语专业师资阵容强大,仅文学方向我们就有5个教授,这在全国来讲都是没有过的。

蔚蓝日语教育:其他已经实施或正在规划中的日语教研改革项目有哪些?这将对广外大日语教学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丁教授:作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日语),广外大近段时间又入选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将于2012年4月起正式与日本的立命馆大学和韩国的东西大学开始实施。“亚洲校园计划”意在通过流动校园,在三国间访学学习,并相互承认学分、授予共同学位,培养能够推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的精英人才。广外大成为华南地区以及全国语言类大学只有一个的入选学校。“亚洲校园计划”的独特性在于:一个国家的学生可同时在三个国家的大学注册并成为其学生,这意味着当这个学生毕业时,如果满足三所学校的条件,便可以拿到三方大学共同签字的共同学位或由所修读大学各自授予的学位。学生可在第一学年在三所大学进行为时各一周的短期移动学习;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则进行大学动态移动学习;第四学年还可能到另外两个国家进行实习,这实质上标志着大学校园范围的扩大,是无围墙、无国籍的动态移动大学。这对于推动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蔚蓝第六时限一直用接近满分的高考日语成绩在证明着我们的专业,其实在优异成绩的背后,除了同学们的努力,还和第六时限教师们的付出息息相关。第六时限的高考日语讲师具有平均5年以上一线高考日语教学经验,熟悉考纲,了解考点,一线经验丰富。同时,搭配教学管理指导系统,确保教师高质量的教学指导水准。选择高考日语,改变人生命运!选择蔚蓝第六时限,为你的梦想助力护航!


免费试听课程
热点资讯